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资讯 > 文章详细
如何农药减量?来看看给害虫布下的“温柔陷阱”

来源:  类别:行业资讯  更新时间:2022-5-5  阅读1132次

        【田间课堂】
        学习科目:绿色防控
        拜师地点:醴陵市茶山镇铁河口村
        师傅名片:汤小丰,醴陵市君信种养联社监事长,连续6年获“株洲市优秀种粮大户”

        【现场实录】
        场景一:灭蛹——深水“泡一泡”
        4月29日,记者来到醴陵市茶山镇铁河口村,1200亩早稻已经全部移栽,返青的秧苗齐整整、绿油油。
        种粮大户汤小丰带着记者“看禾”,越看越欣喜:早稻栽插不过“五一”。今年早稻返青快、基本苗足、来势好。
        “有收无收看天气,多收少收看植保。”汤小丰说,早稻从移栽开始,醴陵就打响病虫害防控攻坚战,抢抓“虫口夺粮”主动权。
        在汉塘组,还有一丘田没有翻耕,去年的禾蔸仍留在田里。“这是专门留下的‘对照丘’,田里的害虫多得惊人。”
        记者随便扯出一把残留的禾蔸,剥开一根禾秆,赫然可见两头正在化蛹的幼虫。连续剥开几根,几乎每根禾秆上,都有蛹或幼虫。
        这是南方水稻“第一杀手”——二化螟。据当地植保技术员田间调查,二化螟的活虫密度每亩逾7600头,比去年增加40%。
        4月中旬,省植保植检站就及时拉响防控警报。在二化螟幼虫化蛹高峰期,各主产粮县(市、区)推广深水灭蛹技术,压低虫口基数。
        作为醴陵市的种粮标兵,汤小丰率先办点示范“深水灭蛹”。田埂插起示范牌,详细介绍技术要点:4月中下旬,二化螟幼虫化蛹,移动不便。此时,翻耕整田再灌水10厘米,浸泡7天以上,可淹死80%的二化螟蛹和幼虫,减少打农药一次以上。
        为了增强示范效果,示范田和对照丘一直保留,供参观者实地观摩。

        场景二:杀蛾——巧施“美人计”
        最早一批秧苗移栽已有半个月,新的叶片开始生长。
        “早稻进入分蘖初期,田间害虫蠢蠢欲动。”汤小丰点开手机植保APP,市植保站提示,田间已现幼蛾,可以布置性诱器。
        汤小丰叫人搬来一批器材,手把手教记者组装。布满网格的塑料“漏斗”,装入一根红色诱芯后,套进外筒旋转卡紧,再用支撑杆穿过外筒的固定架卡扣“绑牢”,组装完毕。
        “走,我们去给害虫布置一个‘温柔陷阱’。”汤小丰拿起组装好的性诱器,像挂吊瓶一样插入田间。
        水稻性诱器放置田间,诱芯释放二化螟雌虫性信息素,引诱雄蛾前来求偶。性诱器像“漏斗”倒悬田间,锥体上窄下宽,雄蛾能进不能出,最后死于“温柔陷阱”。没了雄蛾,雌蛾不能正常交配产卵,田间二化螟种群减少,一季早稻减少打农药2次。据估算,省了农药、人工成本,每亩增收100元左右。
        “一亩田安置一个,可管3个月。”他告诉记者,性诱器的安置,现在离水面40公分。秧苗长高后,性诱器也调整高度,确保底面漏斗高于叶面15公分。
        “放置性诱器,就是施展‘美人计’,对付二化螟真管用。”汤小丰说,去年铁河口村率先示范,一个性诱器最多一天诱获雄蛾100多只。周边种粮大户参观后,今年纷纷自发推广。
        一丘丘稻田,沿田边插上性诱器,横竖成排、间距均匀。远远望去,犹如一个个统一着装的“田间卫士”,守护着水稻的健康生长。

        场景三:治虫——布下“花草阵”
        为了稻田少打农药,奇思妙想层出不穷。
        汤小丰说,治虫不能只看田里,田埂上作文章,“鲜花香草”也能让害虫致命。
        例如,种植香根草,对二化螟极具诱惑性。香根草的“香味”,诱集二化螟雌虫在其上大量产卵,同时香根草体内的活性物质能影响幼虫发育,从而减轻虫害发生,减少农药使用。
        还有,在田埂上种植芝麻、大豆,确保水稻生育期有显花植物,为寄生性天敌提供蜜源,壮大天敌种群,就能控制二化螟等害虫。
        “走,去田埂上种大豆。”我们荷锄在肩,来到田边开始挖穴。
        新筑的田埂,泥巴还没干透,挖穴很轻松。每隔30厘米,就用锄头挖1个5厘米左右深的小穴,撒入3颗黄豆,再用土覆盖即可。
        “等过一段时间,豆苗长出来,蜘蛛、寄生蜂就会来了。”汤小丰说,蜘蛛织网灭蛾,寄生蜂产卵在寄主的卵内,令二化螟断子绝孙,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  醴陵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徐源辉介绍,今年该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,发动种粮大户在田埂上种大豆,不仅有豆子吃,增加大豆供应,更关键的是为害虫天敌构筑“安乐窝”,利用害虫天敌,实现“以虫治虫”保丰收。
        在铁河口村,记者看到,绿色防控减少打农药,稻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水稻田边的沟渠中,青蛙、小鱼数量不少。
        “既有花草、又有天敌、生态平衡、有虫无害,君信联社真正把农药减量落实到田。”省植保植检站专家张政兵评价,醴陵曾经创造中国吨粮田的辉煌,如今又树起绿色农业的样板。

        【学习体验】
        绿色防控 一举多得
       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
        “有收无收看天气,多收少收看植保。”种田老把式的一句口头禅,说明了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。
        过去,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,主要依赖农药治虫,造成农业面源污染,影响生态环境安全,而且导致病虫害抗药性上升、生物多样性下降、防治效果降低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
        近几年,全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。通过田间体验,记者体会到,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,深水灭蛹、性诱杀蛾、以虫治虫……根据二化螟等害虫的生长繁殖期,集成组装一系列技术,实现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,把农药减量真正落实到田。
        从整个南方稻区来看,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大有可为、空间广阔。绿色防控不仅实现了农药减量、农民降本增收,而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、提升稻米品质,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,可谓“一举多得”。
        作为农业大省、口粮大省,湖南以绿色防控为突破口,将从根本上改变“大水、大肥、大药”的粗放式生产,推进精细农业落地见效,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本文转载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(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)

相关产品

©2022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
备案号:浙ICP备09083614号

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13号